【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】後花博時代該若何規劃?學者林開泰刻期投書指出,台北市政府應啟動全部或許的生態工法市政規畫、供給安全、健康、衛生的留存支援平台;學者郭瓊瑩也投書說,市府應共同評估「植物資源」作為農村綠化產業的基礎研發,開創永續經營的環境;政論家江春男則以「花博冤案」為題強調,花博辦得有聲有色,台灣人應此驕傲。
林開泰刻期以「後花博時代的新希望」為題投書中時論壇指出,花博使花草展示、植生、建構物,景觀生態設計受到重視,花博後時期,應宣布宏大規畫與投資去立法與管束建築與社區群發展,讓台北市內基地,建構物和植物,有生態集排水留置、或停滯暴大雨水堅守。
「花博後的北市和台灣農村與鄉村,也會應驗應證是否成為偉大農村。其1線之隔,隻在於實質留存環境的永續思維,永續經營、與文化活動是否延續開創。」林開泰建議,市政當局應該再接再厲,規劃更好的公園綠地和環境。
台灣開創了花博的另外1種「都會形式」,郭瓊瑩以「後花博的挑戰 花園農村若何耕植心中」為題投書聯合論壇默示,但仍有些許遺憾,在園藝產業面對氣候變遷城鄉綠化的新科技新工法議題上,並未嚴謹地以知性門徑呈現,也沒有共同花博有平行科學研討會來評估與論證。
此外,郭瓊瑩也提出花園農村願景要若何實踐?機制為何?人力資源為何?財政預算為何?而城市綠地產業能否與低碳農村接軌等問題,為郝團隊未來嚴厲的挑戰。
江春男則投書蘋果專欄指出,花博在陽光燦爛的春天落幕,馬英9說:「真的連作夢都沒想到會辦得這麼好。」有多好見仁見智,但比預猜中的好,卻是公認事實。
「花博辦得有聲有色,非常是夢想館、未來館,這些以環保和科技取勝的場館,別具特色,」江春男說,從設計、規劃、營運、布展和表演,徹底是MIT,許多場館將留存保存下來,讓台北有更多文化休閒去處,台灣人有威力做國際型活動,不應高視闊步。
本文轉載自-wii遊戲片專賣店
留言列表